伊蚊(俗称花蚊子或花斑蚊)是主要传播媒介。
?出现时间:一般在白天,高峰在上午7~9时、傍晚4~7时。
?传播链:
伊蚊叮咬病人→病毒在蚊子体内增殖2~10天→炼成“终身毒蚊”
毒蚊叮咬健康人→人体内潜伏1~12天(一般3~7天)
最终高烧、关节痛袭击人体!
四、怎么预防?
核心战术:灭蚊!防叮!
1.清积水!清积水!清积水!(重要的事说三遍!)
经常容器“抄家”行动:定期更换花瓶、水养植物盆中的积水(每星期至少1次)!
废品“断舍离”:瓶瓶罐罐、旧轮胎、泡沫箱、外卖盒……要么扔掉,要么倒扣!
犄角旮旯“大扫荡”:空调外机托盘、饮水机底盘、遮雨棚凹槽……这些隐秘角落,定期检查!
沟渠“保畅通”:检查并疏通房前屋后排水沟、地漏,确保畅通!
2.做好个人防护
穿着防护衣物: 尽量避免在蚊子活跃的时间段(上午7~9时、傍晚4~6时)出门;外出时要尽可能选择浅色长袖衣裤和袜子,减少皮肤暴露。
正确使用驱蚊剂: 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,使用含避蚊胺、派卡瑞丁、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产品。儿童、孕妇选择专用产品。
完善居家防蚊: 安装纱窗纱门,进出及时关门,阻挡蚊子入室。睡觉时挂好蚊帐,安全使用电蚊拍或灭蚊灯。
五、万一中招怎么办?1.及时就诊:一旦出现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,请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就诊,早治早康复,小心关节痛总缠身。如近期有到过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,记得告知医生。
2.做好个人防蚊,避免病毒传给家人或朋友。